传统音乐的珍贵遗产:青海藏族唱经调
栏目:非遗代表性项目 发布时间:2024-01-07 13:16:31  访问量:1245


2006年5月20日,山西五台山佛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佛教音乐鱼山梵呗等 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佛教音乐,中国佛教寺院和信众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所用的音乐。佛教认为,音乐有“供养”、“颂佛”作用。形式有声乐和器乐等多种。佛教音乐(Buddhist music),简称佛乐,是指佛教用以阐明佛理弘扬佛法的佛事音乐,也可指世人创作的歌颂佛教的音乐。佛乐通常庄严清净,蕴涵慈悲之情,使人听后动容,起欢喜之心,动善意之念。可以说,佛乐是佛陀教化的殊胜之音,是音乐百花园中粲然绽放的一株清净莲花。佛乐也可分为经咒类的“梵呗声闻”、仪轨音乐、参禅悟道类的“禅乐”。

佛教音乐起源于山东东阿鱼山梵呗。鱼山梵呗是中国最早的梵呗。三国魏明帝太和四年(公元230),陈思王曹植游鱼山,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太子瑞应本起》始著《太子颂》(即今浴佛赞)及《睒颂》,因为之制声,吐纳抑扬,并法神授,今之皇皇顾惟,盖其风烈也。”而“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传为后式有六契的“鱼山梵”或“鱼山呗”,后世简称“梵呗”,盛于齐梁,普及隋唐。 唐朝年间(804—850),日僧空海、圆仁等大师将梵呗请至日本大原生根,谓之“鱼山声明”。真鉴大师请至韩国,称之“鱼山”。故历史上曹植一直被尊为佛教音乐始祖-----梵呗创始人,鱼山也成为中国化佛教梵呗标准“丛林腔”的代名词。

image.png

佛教音乐是佛教寺院在各种法事活动和节日庆典中使用的音乐。 藏族唱经调流传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的赛宗寺及加吾沟、桑当、河卡等农牧区,其均有标题和曲词,曲词是寺院文学中的口头文学。

青海省古称西海,得名于青海湖,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故被称为江河源头,又称三江源,素有“中华水塔”之誉,是联结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与内地的纽带。

已知青海加吾沟村所流传的“嘛呢式唱经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而近年来,与之相关的多类活动趋于简化,加之传承断层,为保证其传承发展,必须加强保护抢救力度。

2020年12月10日,青海藏族唱经调传承乐团陀乐乐团在“2020非音未来年度音乐盛典”上展演的作品《善愿》,荣获了“优秀非遗作品”及“年度最佳声乐作品”大奖。青海藏族唱经调是青海藏区僧俗两众创造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佛教高僧和广大信众之间的一种精神纽带,在当地藏人的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崇高地位。传承和发展这一传统音乐形式不仅能保护和传承青海的文化遗产,还能丰富当地的文化生活,推动社会的和谐与进步,也可作为文化交流和宗教教育的媒介,传播中国的文化和宗教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