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玉雕绝活成就千年工艺
栏目:非遗代表性项目 发布时间:2024-01-07 14:59:23  访问量:1474

广州玉雕,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中国人对玉的热爱可以说是深入骨髓——“温润如玉”“冰清玉洁”“抛砖引玉”……光是带“玉”的词语就不胜枚举。人们将璞玉打造成一件件精美的玉器,以供欣赏,玉雕技艺应运而生。

广州玉雕是广东省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工艺形成于唐代中后期,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在继承宋代“七巧色玉”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创造了“留色”的特技,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显得更加精美。其工艺特点有因材施艺,废料巧作,刮脏去绺,化瑕为瑜,巧色巧用。共有浮雕,圆雕,缕空雕,镶嵌组装等玉雕工艺特点。最具独特风格的玉球,花船,宝塔,熏炉等高级工艺特色。玉雕工艺品材料多选用翡翠玉,成品分首饰品和摆设品,生活用品等。

image.png

在广州,我们也能发现玉雕的踪迹。作为广东省重要的民间艺术之一,广州玉雕已经走过了上千年的发展历程,凭借其精美的造型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驰名国内,享誉世界。

其实,广州玉雕的历史渊源比我们想象的更深厚。早在新石器时代,广州飞鹅岭地区就出现了玉环。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玉璧、玉盒、玉印、玉角杯等一百三十多种“汉玉中的稀世之宝”也能说明当时玉器制作工艺的出神入化。

明清两代,广州玉石雕刻业走向了繁荣。清初废除“匠籍”管理制度后,各地能工巧匠集中到广州,民间玉器生产蓬勃发展,并出现了行会组织,制定了严格的行规和学师制度。

广州玉雕之所以能成为中华非遗的瑰宝,不仅是因为深厚的历史积淀,还得益于精巧的工艺与鲜明的艺术特色。手工艺人因地制宜,大量选用粤西信宜晶莹通透的南方玉作为原材料。他们不断改进技法,博采众长,使广州玉雕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不同于庄重古朴的北派玉雕,广州玉雕典雅秀丽,轻灵飘逸,彰显岭南文化精致秀雅的特点。在继承宋代“七色巧玉”技术的基础上,手工艺人们创造了“巧色”技艺,在设计时注重利用石料的纹理,保持了原玉的天然色彩。

广州玉雕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工艺品的种类也数不胜数。玉雕首饰有玉镯、戒指、耳环和玉坠等,一般采用浮雕工艺,纹饰多采用吉祥如意的题材内容。摆设品的形态更为多样:花卉、人物、鸟兽、玉球、花舫、宝塔、瓶罐……其中最著名的要数通雕玉球。它以大球套小球,里外多达二十余层,层层都能转动自如,是广州玉石艺人攻克制作难关的创造性成果。

image.png

其他用镂空技术制作的产品,是在一定形态的物体内再雕琢一件或数件内藏物。例如蟹笼,笼身镂雕水草、石山和花卉,笼口闭合,艺人需要在不到一厘米宽的笼眼处伸进小工具,小心翼翼地细雕笼内的小蟹,技法十分精巧。

广州的玉器产品也常用镂脱活环这种难度较高的技术。双耳瓶、炉熏和九环刀上的活环,经镂脱后能灵活摆动,增加了玩赏趣味。吊链大风熏等产品上一环扣一环的链条,是镂脱技艺的扩展运用,它利用链条的延伸,增大产品的体积感,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提高了产品的经济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近代以来,连年的战争对广州玉雕产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至20世纪40年代末,广州从事玉雕的工商户只剩下约1000户。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玉器市场商业形势的影响,传统玉雕工艺渐趋衰落,人才断层现象严重。幸运的是,在国家的重视与传承人的坚守下,广州玉雕从业人员数量回升,多所学校开设了玉雕专业。广州玉雕实现了传承,也迎来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