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意义——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永不断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过度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普及、提高全民保护“非遗”的意识.提高“非遗”的社会认知度,形成合力。同时,适度开发。适当创新.吸引年轻人从业。政府从资金、人才等各方面倾斜.给予保障.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延续和发展。
所以非遗保护有何意义呢?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指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命力的各种措施。包括表演艺术、社会风俗、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
“非遗”看不见,摸不着,怎么保护?提到这个问题,苑利言简意赅地指出:“非遗”保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护传承人,也就是把它保护在传承人的头脑里,让传承人带徒弟,一代一代传下去。
传统习俗、传统手工艺、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去保护它?如何去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昨天下午,民俗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做客市图书馆“天一讲堂”,深入浅出地向听众作了一堂精彩讲座———《绝世传承———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有人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有什么重要的?难道非要花那么大力气去保护它?苑利说,有时候越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越重要,就像一个人一星期不吃饭还能活,但是一星期不喝水肯定活不了,但是和水相比,没有空气更活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像空气一样,人类绝对离不开它,离开就会出现文化断流的问题。他举了个例子:有一次,他去埃及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看到雄伟的金字塔时感到非常震撼,于是禁不住问当地一个黑人姑娘“这些石头是怎么砌出来的?怎么穿过广袤的沙漠把石头运到这里的?又是怎么把这一块块巨石垒上去?”那个姑娘一连回答了几个“不知道”。“这时,我的脑海里就跳出一个词:‘文化断流 ’。”苑利说。
苑利进一步阐述说,文化断流不是金字塔、故宫、长城这些人类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在了,而是说它们虽然存在于世,但是建筑金字塔、故宫、长城的技术消亡了,文化出现了断流。他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比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它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所以,一定要从这个高度来认识“非遗” 保护的意义 ———保证我们的民族文化不断流。
又有人说,有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与现代社会脱离了,为什么非要强求保护呢?提到这个问题,苑利认为,当一种优秀文化因种种原因“活”不下去时,我们应该给予扶持和保护。他建议国家、政府应给予资金、政策、人员等方面的扶持,让一部分濒临困境的“非遗”活下去,从而保护我们文化的多样性、持久性。他举例说,据文字记载,汉代有一种舞蹈叫“踏摇娘”,如果这种舞蹈流传至今的话,那么我们在拍汉代影视剧时,就可以把它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感受到原汁原味的汉代文化。
“非遗”看不见,摸不着,怎么保护?提到这个问题,苑利言简意赅地指出:“非遗”保护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保护传承人,也就是把它保护在传承人的头脑里,让传承人带徒弟,一代一代传下去。
苑利还提到了目前在“非遗”保护中的一些认识误区,比如,现在有人说“非遗”早晚有一天会死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它放到博物馆里,这样就把它留住了。“皮影戏是在民间表演的,如果放在博物馆里,这种表演的艺术还会有吗?所以,我认为,‘活鱼要在水中看’,保护‘非遗’就要像养活鱼一样,要遵循‘活态保护’原则。”苑利说。
非遗保护有何意义?
一、非遗文化保护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是维护我国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社会文明对话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其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保护和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实现可持续的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受到了比较大的冲击,所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是刻不容缓。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
二、为何保护非遗文化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
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流失境外,随意滥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非遗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直观地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过程,具体有历史的、社会的、科技的、经济的和审美的价值,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
保护非遗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文物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
非遗文化遗产是全民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一种积淀,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就是对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一种认同,对于传承文明、建设先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传承,培植社会文化的根基,维护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保护社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三、文化遗产蕴含的价值
我国非遗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个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文明的瑰宝。
保护非遗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非遗文化遗产作为人类自然和社会活动的历史遗存,都从不同的侧面和领域揭示这一定的历史现象,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水平,它们价值和作用是永恒的。
保护非遗文化遗产能够帮助各族人民广泛汲取民族精神养分;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文物有着无可代替的作用;保护非遗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了各族人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历史根基。
非遗文化遗产中凝聚着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人类生命的记忆,是人类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永恒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等特点,并且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生产和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