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生”跨界融合展,见证非遗活起来
作者:非遗保护发展网 栏目:专题报道 发布时间:2023-12-14 23:35:21  访问量:109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优秀传统生活方式的总和,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更是其活态传承至当代生活的有形体现。蕴含中国现代文明的非遗艺术品,又是如何体现文化传承精神?当古老的非遗与鲜活的潮流文化碰撞,会带来怎样的新生?11月3日至17日,“非遗新生”跨界融合展览让非遗活起来。走进静安区文化馆三楼尚空间展厅,一件件融汇东西、博古通今的展品会让人重新审视非遗的技艺之美、匠心之美,在当代艺术家和青年非遗传承人的结对助力之下,中华图腾“龙”有了超乎想象、令人惊艳乃至天“龙”行空的呈现方式。

“非遗新生”实验创新成果展

此次“非遗新生”实验创新成果展,依托于国家文旅部等部委联合推出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项目,在静安区文化发展资金扶持项目的支持下,由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主办方邀请了国内动漫游戏、潮流艺术等创作人才,与非遗传承人结对碰撞,以工作坊的形式互相交流,共创作品。参加本次展览的非遗传承人主要为2023年“国潮·数字化非遗品牌智造研修班”的学员,他们携手潮流艺术家、漫画家、插画师、动画导演等“结对子”组成跨界组合,创作了十组当代艺术作品,让流行文化与非遗艺术互相赋能。

image.png

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秘书长介绍,此次结对创作的主题为“龙”,既为明年即将到来的生肖龙年进行主题创作,也是因为龙是世界关注的中华图腾,将有助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舞台。经过五个月的交流协作,一批艺术作品在保留非遗传统技艺的前提下,融入年轻人喜爱的线条、器形、画风、气质等,达到了“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创新。

image.png

在潮玩领域,黑色一直是国内外众多明星艺术家青睞的质感。艺术家徐翰阳和黑陶艺术家袁煜政创作出了一尊高约40厘米的潮玩“Trauku Titan山神巨龙”。龙山黑陶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山东的龙山文化,就如同其外表一般充满着远古神秘气息。两位艺术家使用中国传统非遗龙山黑陶工艺及其雕花创作潮流艺术品,把中国龙元素、潮流设计与传统造像结合,这只“山神巨龙”也被他们赋予了龙山文化传承与守护者的希冀。

image.png

本次展览中,体量最大的作品由艺术家和海派年画传承人合作,《纤手扬桨,流水华章》由12块3D电子屏拼接而成,长达9米,10位月份牌里的画中美人成为了赛龙舟的主角,而与之相望嫣然的,是姜修宜及前辈创作的传统月份牌画作。从他们的作品中提取了从1910年以来的海派年画女性形象,陶瓷质感的皮肤、机械拼接马赛克图案的服饰,让龙舟手仿佛成了从未来穿越而来的机械姬,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纤纤玉手舞动双桨,激起千层水波,如一曲华章,百年女性形象从月份牌中延伸到了无尽的未来。

image.png

国家级非遗项目鲁派内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创作者需用特制的微小钩形画笔,通过“正看反画”,反笔在壶胚内壁进行书法和绘画创作。掌心般大小的瓶子、豆粒般大小的壶口,对创作者的眼力和心力要求极高,还需要内画人有良好的方向感和操纵感。“内画张”第五代传人此次和涂鸦艺术家合作,以张鑫泰祖父的内画作品《四海游龙》为原型,羅Asura以涂鸦风格重新设计图案,结合全新工艺进行瓶身设计,充分体现新一代非遗传承人与时俱进,探索创新。

image.png

此外,现场还可以看到数字艺术家朱涛和面塑传承人创作的作品《俯仰天地》,观众在这个装置作品中颠覆了传统对龙仰视的视角,得以俯视她面塑的龙与数字艺术家创作的碧海蓝天。服装设计师和安亭药斑布传承人创作的龙纹药斑布,以书法为灵感,结合传统龙纹图案设计,运用非遗技艺安亭药斑布兰草染布工艺制作而成。数字艺术家陈余族和上海剪纸艺术家贡亮创作的数字剪纸“龙腾万里”,传统剪纸在数字世界中被赋予新的生机,展现东方神龙腾飞天地之间。雕塑家和草编艺术家用草编、鲜花等材料创作的《自然女神》,将编织技法与人体的结构美学相融合,呈现出了具有动感与草木气息的自然女神形象。一系列作品都展现了传统非遗技艺与当代文化价值审美的高度融合,传达出当代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理念和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