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
作者:非遗保护发展网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6-21 09:14:41  访问量:1396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小学生登台舞龙舞狮、表演武术;灯谜台前击鼓开猜,还原原汁原味的潮汕灯谜;皮影社员拿着影人用英文表演三只小猪……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北师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广东汕头举行,这是交流会当天发生在汕头市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里的一幕。


据私立广厦学校校长介绍,金平区私立广厦学校自2001年起开展灯谜进校园活动,通过成立灯谜教研组、开设灯谜课和灯谜社、编写灯谜教材、举办击鼓导猜灯谜会等活动,赋予潮汕灯谜新的生机。十余年来,仿照灯谜进校园模式,该校中小学已成立近50个传统文化类社团,让多项传统文化在校园生根发芽。

image.png

私立广厦学校灯谜社学生在猜灯谜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私立广厦学校的故事正发生在越来越多学校里。从引入民间艺人、传承传统技艺、构建传习讲堂到开展校园活动,多地院校在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样化探索。


“大学教育是民族和国家最重要的精神领地,创造性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介绍,该校自1981年由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设立民俗学课程以来,注重民间故事的保护传承,通过举办民间文学戏剧节、大学生故事会等开展校园活动,鼓励学生将民间故事改编成舞台剧、视频剧、皮影剧、音频故事、故事画、相声和纸偶剧等形式,创新民间故事形态,为民间文化注入全新活力。


在福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以走进中小学为主,着重引导学生勤动手,以掌握传统技艺。当地以富有福建传统特色的剪纸、灯谜、寿山石及漆艺文化为主线,将传统手工艺融入当代学生学习生活中,同时不断丰富传统民间文化教育内容,使其在校园得到有效传承。


中国渔文化之乡浙江象山加强顶层设计,结合主题活动、乡村体验、亲子互动等形式,从全县层面推动“一校一品”建设。据象山县文联主席介绍,该县自2016年以来,已认定26所学校为县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在全县中小学开设相关社团92个,培育出海洋渔文化、竹篾编织等600门拓展性课程,同时通过打造文艺家工作室、开展各类培训等形式加强民间文艺人才培养,整合社区、乡村、传承人等各类资源,让教育渠道更为丰富。

image.png

象山县新桥学校学生表演越剧《十八相送》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随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向纵深发展,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际成效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推动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学校教育紧密融合,在此次为期两天的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活动中,百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教育学者就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经验、现存问题、发展方向展开探讨。


“在传统文化记忆褪色的潮流下,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显得更为可贵,它弥补了通识教育在地方性知识、经验、技艺、智慧、哲学等方面的缺失。”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以绿叶、树木、森林作比,说道,“非遗项目好比树上的绿叶,学生要了解的是整片森林。要植树造林,就需要深植观念,注重对青少年心灵的养育而非表层技艺的传承,使青少年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进而掌握一张完整的文化地图。”


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认为,传统文化进校园关键是要实现活态传承。“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要注重传承地方性知识系统、审美意识和想象力、文化精神和文化品德,还要实现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她建议,在讲授非遗技艺的同时传播整个知识理论体系,完善大中小学各阶段教材,加强师生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互动,推动传统文化走出校园,走进生活。

image.png

全国民间文化进校园工作经验交流会现场

“传统文化进校园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更能增强人们的历史认同、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最终形成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精神自立,对于全面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表示。据了解,作为传统文化进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民协组织开展的民间文化进校园自2015年底启动以来,已在北京、山东、四川、新疆、河南、辽宁、陕西、江西、河北、广东等多地开展,与百余所学校建立起了常态联系。


此次交流会上还举行了“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教育指导委员会”授牌仪式,任命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为委员会主任。他表示,民间文化是区域传统文化和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育广大青少年的民族气质、家乡情怀、个体人格,对丰富校园生活、传承民间文化等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委员会致力于推动、规范、提升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将组织全国相关力量,积极开展中国优秀民间文化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设计、案例和数据库建设、规范化等工作,培训相关教师和行业人员,为各类活动、经验、成果、人员的交流和推广搭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