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遗民宿建设路径
作者:非遗保护发展网 栏目: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3-15 13:17:44  访问量:1288

文旅融合背景下民宿开始探索多种“民宿+”的融合发展模式,其中“非遗+民宿”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民宿的概念和关系,结合非遗民宿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非遗民宿建设路径提出确定非遗文化主题、提炼文化主题符号、开发文化主题产品、开展文化主题活动、营造文化主题氛围等几点建议。


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民宿品质的灵魂。高品质的民宿,与其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分不开的,好的民宿应当把传递当地生活方式作为建设与发展追求。2022年7月1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国家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该标准由原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提升而来,更加重视将新发展新理念融入标准之中。在甲级标杆型民宿“特色与其他”版块,还着重强调“引导游客体验地方文化活动,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旅游商品和文创商品”,深刻贯彻新发展理念,凸显文化与地域特色,构建旅游民宿新发展格局,着力引导旅游民宿开启“民宿+文创”“民宿+民俗”“民宿+艺术”等新发展方式,推动文创产品、民俗技艺、艺术创新等项目在旅游民宿的宣传展示、互动体验,凸显旅游民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为旅游民宿注入全新的灵魂。


非物質文化遗产与旅游民宿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和游艺,以及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旅游民宿的定义

在我国,旅游民宿是指利用当地居民等相关闲置资源,经营用客房不超过4层、建筑面积不超过800 m2,主人参与接待,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小型住宿设施。


(三)非遗与民宿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与民宿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一方面,非遗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民宿发展的灵魂与根基,使其创造一种具有传统文化气息的有别于城市的生活方式。非遗作为重要的文化形态,赋予民宿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旅游民宿的文化内涵挖掘也是非遗保护传承的一种重要形式。非遗是地域文化中极其重要的一种。乡村旅游民宿在设计中对建筑景观、民俗礼仪、文化资源、民间技艺等的挖掘与应用,就是对地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的一种诠释与重构。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地域文化的一种活态传承。同时,在乡村旅游民宿文化品牌塑造与推广过程中,居民也会加深对地域文化的认知、反思与创新,并且会主动参与到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中增强自身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荣誉感,从而成形成一种文化自信,并最终成为文化自信的培育者与实践者。

image.png




非遗民宿




(一)非遗民宿的概念

所谓非遗民宿,是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传播为核心,为宾客提供独特文化、情感、消费体验的民宿[4]。非遗体现了当地乡村的特色和传统文化,与民宿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基本属性在本质上一致的。以民宿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民宿+非遗体验”使民宿成为游客对话非遗的载体,是非遗民宿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二)非遗民宿发展概述

近年来,在文旅融合新形势下,文旅产品供给侧改革不断深化,一批参与感强、文化体验好的旅游民宿新业态纷纷崛起。各地积极推进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促进非遗传承与利用同步并举,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非遗元素加持民宿行业,不断改变着人们的出游体验,让更多游客共享非遗保护成果,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已变成各地打造文旅产业新业态和市场新增长点。


目前,国内的非遗民宿主要集中在非遗发展较好的区域,包括浙江省的温州、宁波,四川省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等,其中浙江首次设立了“浙江十佳非遗文化主题民宿”奖项,温州鼓励创建非遗民宿,还出台了地方标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民宿要求与评价》,用于指导地方非遗民宿创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出台了非遗主题民宿等级评定办法。通过非遗赋能民宿,增加民宿的文化性,让民宿更有生命力,更有味道。这也是民宿在特色化打造上进行的积极探索,而非遗主题民宿也被认为是民宿持续发展的方向之一。

image.png

(三)非遗民宿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笔者对目前市场上非遗民宿的调研情况来看,非遗民宿主要存在5个方面的问题。

1.非遗的主题展示相对欠缺

在对四川省非遗民宿进行调研过程中发现,大部分非遗民宿主要是在设计上嵌入非遗的元素,部分也会有一些非遗产品的展示,但极少数会面向客户提供非遗活动体验。非遗的主题仅靠设计上嵌入非遗元素,而缺乏非遗文化活动体验,这使得非遗的文化主题显得较为单薄和模糊。


2.缺乏创意性的非遗文化主题符号

一些非遗民宿上马仓促,为了与非遗结合,临时引进非遗项目,与原有的民宿风格并未很好融合,给人一种粗暴嫁接的感觉。通常只是将能搜集到的非遗项目进行简单的图片展示,并未提炼非遗文化主题符号,更谈不上通过非遗文化主题符号来加强客户对于民宿的品牌认同。


3.非遗文化主题产品开发还有待加强

很多非遗民宿仅仅是在装饰上嵌入非遗元素,而没有提供与非遗主题相关的服务项目和特色商品,或者说对非遗主题的服务项目还挖掘得不够深入,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客户对于非遗的多元化需求。


4.非遗主题文化活动的开展缺乏连续性

一些非遗民宿在开业时为了吸引游客会开展一些非遗主题文化体验活动,但后期因人气不足,非遗主题文化活动开展很难保持连续性。并且部分体验项目因为涉及非遗传承人的入驻,没有稳定的客源,就很难保证与传承人有稳定的合作,在合作模式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体验活动缺乏连续性与稳定性,也会导致游客入住民宿的体验性大打折扣。


5.非遗民宿缺乏整体规划

很多民宿是在建成后因各种原因调整为非遗民宿,并未进行整体的规划,这使得民宿与非遗的融合度十分受限,只能在装饰上融入非遗元素,但从整体的建筑外观与风貌及功能布局上,没有提前去规划非遗文化的功能,因而在非遗文化主题展示以及非遗活动体验上都会受到极大限制。


综上,因非遗民宿存在以上系列问题,导致民宿在非遗主题方面的整体氛围营造还不够,游客对于非遗民宿的认同感较低。




非遗民宿建设路径思考




目前,关于非遗民宿,仅有温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出台了地方标准,全国还没有一个系统性的建设推广指导意见和建设标准,结合旅游行业标准《文化主题旅游饭店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4-2017)中对旅游饭店的文化主题建设要求,为非遗民宿建设路径提供如下思路。


(一)确定非遗文化主题

依托民宿所在地域的历史、传统文化等基本要素,通过创意加工、提炼形成能够展示当地独特文化魅力的思想内核,即可确认为该民宿的非遗文化主题。文化主题要体现在地性、独特性以及延续性。所谓在地性,指的是文化主题最好是民宿所在区域的地方文化,这样有根基的文化才能更好地支撑主题发展。文化的独特性则是形成独特民宿文化的重要依据。延续性注重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而这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其重要。民宿是非遗的载体,非遗通过民宿得以保护与传承,二者相互成就,共生共荣。

确定了民宿的非遗主题,就可以围绕这一主题,在民宿的设计、建造、经营管理与服务环节中营造主题性体验氛围。


(二)提炼文化主题符号

符号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代表某种特定意义的标志物。根据皮尔斯提出的符号学“三元说”:图像符号、指示符号和象征符号,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符号中的景观要素进行提取,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材质和空间意象构成。最典型的是平面构成,通过几何语言形式进行抽象设计,运用点、线、面的律动组成,极富抽象性和形式感。通过提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如传统美术、书法、音乐及其他遗产中的图形符号,构成平面或立面结构,从而提炼出文化主题符号。

根据非遗文化主题特点,提炼形成创意性符号。这个主题符号作为民宿的品牌LOGO,可以运用在民宿的各个产品上,以其简单的造型语言传达品牌信息和企业文化,从而树立鲜明的企业形象。

image.png

(三)开发文化主题产品

围绕民宿的非遗主题文化,除了在民宿餐饮和住宿这一类传统产品上注入非遗的元素,还可以拓展开发一些非遗文化衍生产品,包括非遗的文创产品展示与售卖、非遗项目的体验等。例如,扬州的非遗民宿梧桐院是奕庐非遗文化主题客栈,包括梧桐院问学工坊(文创工作室)、公共空間、客房区域、餐饮区域。在问学工坊,游客可以近距离地参观和体验扬州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在公共空间则展示了扬州各种非遗产品,让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扬州文化。客房则展示扬州不同的非遗文化,如名为“印象”的客房,主要展示扬州的雕版印刷的画作,以及这种非遗技艺的微课堂,让游客既可以欣赏雕版印刷的画作,还能学习雕版印刷的技艺,甚至还准备了体验版的印刷工具,让游客在房间就能体验传统的雕版印刷技艺。


(四)开展文化主题活动

与传统民宿以餐饮住宿为主不同,非遗的活态传承特性要求非遗主题民宿还应该围绕某一文化主题特点提供文化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的活动项目。通过这些非遗项目体验活动,将民宿打造为非遗体验基地,使游客获得该非遗项目全方位的体验,也将非遗文化更好地进行传承发展。同时积极打造非遗研学产品,使年轻一代学习非遗、认识非遗、爱上非遗、传承非遗。

为了保证活动开展的连续性,如果民宿主人不是非遗传承人,还需要与该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保证能够定期到民宿开展非遗体验活动。如果有条件的,可以在民宿设置该项目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和文创产品的展示售卖区,让非遗传承人能够专心开展非遗传承工作,也能让非遗文化深植于民宿中。


(五)营造文化主题氛围

通过确定非遗主题、提炼非遗文化主题符号、开发非遗文化主题产品、开展非遗文化主题活动,从静态到动态,从平面到立体,从多维角度营造出这一非遗主题的独特情调和气氛。不仅包括静态的装饰要素,还可形成音乐、戏曲、曲艺等动态的展演空间。不定期的非遗体验活动还能成为民宿吸引游客的重要手段。同时让民宿作为非遗文化展示的一个橱窗,成为非遗文化的一个载体,而非遗的这种文化氛围又变成民宿独特的文化内涵,使其更具生命力。


同时,非遗营造的体验与学习空间是在地性的、传统人文性的、乡土性的生活课堂,可以更好地进行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随着文旅融合的不断深入,旅游民宿也从单一的住宿产品逐渐演变为复合型文化旅游产品。以非遗民宿为例,通过融入非遗文化,为民宿植入文化的灵魂,极大程度丰富了游客的住宿体验,提升了民宿的品质。从这一点讲,非遗民宿就是文旅融合的典范,如何将非遗与民宿进行深度融合,是非遗民宿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