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精美的龙灯、寓意吉祥的龙年剪纸、满载祝福的绳结龙舟、红红火火的苎麻编织龙年挂盘……龙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南京非遗传承人巧手贺新年,推出多款龙年主题非遗作品。这些作品既重视传统传承,又契合当下审美,以国风元素诠释最新、最潮的年味,让非遗融入日常生活。
技艺精湛
瑞龙呈祥、福禄双全、一飞冲天……一幅幅龙主题的剪纸作品中,团龙、腾龙栩栩如生。“金陵神剪”张方林带着弟子们,用灵巧的双手剪出龙年味道。
每逢春节前夕,设计一组生肖主题的剪纸,是南京张氏剪纸多年来的惯例。师从张方林的张滢为记者讲解着每幅作品暗含的寓意:“剪纸中的团龙图案很常见,但是张方林老师的这幅作品中还有日出东山、月沉西海,取万物祥和的意思;此外还有腾龙出云,有吉兆万年之意。”记者拿起另一幅剪纸,主题是双龙戏珠,两条龙盘成葫芦的形状。“葫芦取‘福禄’的意思;珠子的部分加上了火苗,寓意蒸蒸日上;龙爪相抵之处还有一个铜钱。”张滢笑道,“过年,大家都要讨个好彩头。”
南京剪纸有“花中有花、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拙中见灵”的说法。张滢说,“花中有花”是指外形,即花里面还有花;“题中有题”的意思是南京剪纸包括好多吉祥图案,如“马上封侯”“连中三元”“冠上加冠”“高官厚禄”等,一个品种里面有很多题材,所以叫“题中有题”;“粗中有细”是指南京剪纸外形比较粗犷,内在却很精细,粗细对比,远看有重点,近看有细节;“拙中见灵”是指南京剪纸笨拙中透着灵气。
“除窗花外,南京剪纸更多用于衣物、被褥等刺绣花样上。传统如花鸟虫鱼、民俗生肖、神话故事等,均可作为剪纸的主题与元素,如今更是不断推陈出新。”张滢说,“龙年即将到来,我们希望用手中的剪刀,为大家剪出年味儿,剪出幸福。”
长0.5厘米、宽0.25厘米,这么丁点儿大的地方,竟然雕刻着一幅单龙戏珠图。显微镜下望去,一条腾龙栩栩如生。
老南京有一句民谣是这么说的:“南京有三宝,剪纸、云锦、仿古雕。”其中的仿古雕就包含微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有一间小小的微雕坊。南京微雕代表性传承人罗兰在这里,用精细的刻刀、精湛的技艺创造出一个个“指尖上的奇迹”。
“今年是龙年,所以我创作了一些含有龙的图案以及带有龙的诗词的作品,希望能为大家带来好运。”罗兰说。
毫厘之间尽显大千世界,一把刻刀,雕刻人生奇观。罗兰从10岁开始从父学习微雕艺术,至今已30多年。《清明上河图》《孙子兵法》《百子图》《十虎图》……她的作品构图新颖、线条流畅、古朴苍劲、独树一帜。她在12厘米长、0.5厘米宽的材料上雕刻的《清明上河图》,包含了777位人物、100多间房屋、90多种动物、20多艘船只及城楼、桥梁、树木等景物,令人叹为观止。
玉石、贝壳、米粒……皆可作为雕刻的对象。微雕是门感觉的学问,罗兰在创作时凭肉眼和感觉完成,靠的就是日复一日练习获得的手感。她介绍,从事微雕得有一定的书法与绘画基础,要沉得住气、静得下心,微雕是枯燥细致的活,没十年二十年根本练不出来。
跨界创新
南京云锦博物馆里,“云锦里的中国龙艺术特展”正在举行,各种龙纹云锦作品格外吸睛。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龙年,南京云锦博物馆推出了一系列生肖龙作品。其中的云锦装饰画《龙瑞千秋》,灵感来自文物“正红地明万历万寿葫芦景寿山福海龙纹补”,从设计到织造用了6个月,每一幅需要两位织造师协作织一个月才能完成。这件作品采用云锦顶级的织金工艺,既是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也是对云锦艺术的推广与发展。画面里,龙于云中矫首昂视,祥云和火焰穿插其间,灵芝相伴左右,寓意富贵吉祥、福寿绵延;底部的海水江崖纹路,寓意着福山寿海、万世升平;上方的灯笼纹,衬托出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传达着吉庆丰收、天下喜乐的祈盼。南京云锦博物馆设计负责人孙誉刚介绍,创作这件作品的时候,除了原文物的元素之外,还加入了一些创新,“比如加入火云宝珠和象征吉祥的莲花,增加了一些美好的寓意,祝福大家能够龙年大顺,事事高升。”
云锦作品《龙腾云兴》则取材于清代康熙江宁织造局所制“深蓝色云龙妆花纱袷朝袍”。记者看到,两条雄劲矫健的金龙奔腾在空中追逐龙珠,底部是升腾的江崖海水,四周是兴起的祥瑞云气。整体典雅富丽,璀璨夺目。
此外,展览还用时下流行的龙年祝福语,如万事兴“龙”、“龙”光焕发、“龙”华富贵等,布置了潮流打卡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前来。
在“金陵葫芦张”工作室,南京市非遗葫芦画代表性传承人张苗和徒弟张蓉正在用画笔创作龙年题材的作品,迎接龙年的到来。他们以葫芦为“纸”,在小小的葫芦上画出了满满的年味儿。
葫芦发音近似“福禄”,象征着富贵;葫芦多籽,象征子嗣兴旺;葫芦外形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夫妻和谐美满,不弃不离……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的象征。葫芦画,自然是春节少不了的非遗作品。
勾、勒、点、染、擦……一幅幅精心雕琢的画作,跃然葫芦之上。这些惟妙惟肖的葫芦彩绘作品,都是师徒俩的得意之作。张蓉告诉记者,每到春节,他们都会画一些以生肖为主题的作品来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随着春节临近,画有龙脸谱、锦云祥瑞等图案的“龙”葫芦走俏市场。
工作室里,一件酷似景泰蓝的作品格外吸引人。张蓉介绍:“这件葫芦画是我仿照明宣德景泰蓝龙纹罐绘制的。买这个葫芦时,就一直在构思画什么,直到偶然一次见到那件文物,顿时眼前一亮。”
张蓉告诉记者,葫芦画是一门纯手工制作的艺术,包括去皮、打磨、绘画、着色、彩绘、罩光等步骤,而在葫芦上作画,必须适应葫芦的球面和弧线。“为了保证色彩饱满厚实,往往要上好几遍底色,等底色干透后才能作画,比如这件仿明宣德景泰蓝龙纹罐绘制的葫芦画,就做了两个月。”
“青林霜日换枫叶,白水秋风吹稻花。酿酒烹鸡留醉客,鸣机织苎遍山家。”苎麻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过苎麻绳索。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过苎麻布残片。如今,在苎麻编织非遗传承人刘梅的手中,苎麻可以变成龙年挂盘、龙年聚宝圆盘、爱心摆盘、抽纸盒、如意花篮、旗袍花瓶……
为迎接龙年,苎麻编织加上金箔,喜庆系列“双非遗”作品诞生了。刘梅介绍,这套喜庆系列作品以大红色为主色,祝福大家在龙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红色的旗袍花瓶,寓意平平安安;如意花篮,寓意吉祥如意;龙年聚宝圆盘,寓意财源滚滚;爱心摆盘,寓意长长久久;红色抽纸盒,小巧雅致,寓意越用越有。刘梅将苎麻和布艺、藤条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的果盘、糖盘、花篮、收纳筐、餐巾盒、笔筒、摆盘、花瓶、手袋等实用品,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层次感,而且增加了耐用性。
“希望让非遗作品进入千家万户,更好地传承非遗文化。”刘梅说,“对非遗最好的保护,莫过于让非遗的产物重新回归生活,对苎麻编织也是如此。我们将现代的设计和包装手法融入传统非遗,赋予苎麻更多的附加值,让其从古老的传统中‘活’过来,以新面貌为现代人所用。”
传承推广
走进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民俗大师工作室,80岁的秦淮灯彩江苏省级非遗传承人曹真荣精神矍铄,正在制作生肖龙灯。
秦淮灯彩甲天下,蕴含了中国传统扎纸、绘画、书法、剪纸、皮影、刺绣等艺术的精华。随着年味越来越浓,每天来订灯的人络绎不绝。“我们都来不及做。”曹真荣笑道。他面前的桌子上,一字排开的是十二生肖系列秦淮花灯,“最受欢迎的自然是龙灯,不过有些长辈也喜欢按照孩子的属相买灯,当作新年礼物。”
“龙灯,既要做出龙的气势、神韵,但是又不能做得太凶,毕竟是过年,要喜庆。”曹真荣指着手中一盏做好的生肖龙灯说,“龙的牙齿不能太尖,我还把龙灯和荷花灯做了结合,让龙腾于荷花之上,隐去锋利的爪子,取了荷花和和美美的寓意。”
秦淮曹氏花灯传到曹真荣,已经是第三代了。他打小与花灯结缘,一辈子守着这份祖传的手艺。在“守艺”的同时,曹真荣不断创新创造,琢磨出十二生肖灯等一系列新创意新产品,大受欢迎。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技艺,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曹真荣还特意出了一本秦淮灯彩的图文教程,开设公益网课和线下课。跟着他的教程,传统的兔子灯,一般两个小时就能完成。如果换成铁丝、绸布等材料,制作起来更加方便,半个小时就能扎好。
从卖花灯到教人扎花灯,曹真荣毫无保留,只想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无论身处何地,一盏花灯牵系着的是心中的思念和记忆深处的年味。”曹真荣说,“我们要把非遗传承下去,为大家留住美好的年味,让大家过一个幸福美满的春节。”
轻绾、慢结、穿复绕……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内一间工作室里,南京绳结艺人盖静正指衔蜡线,流畅地编绕着。
“明黄色的龙舟乘风破浪,满载着元宝而来。”盖静向记者展示着为龙年设计的一款绳结作品,“别看这件作品的尺寸不大,却非常耗时,所以这艘龙舟也承载着所有的美好祝福。”
除了传统绳结作品,盖静还创作了一些用扭扭棒做成的“萌萌龙”。“年轻人还有孩子比较喜欢,毛茸茸的很可爱,由于制作工艺比较简单,所以性价比也高。”盖静说,“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含有龙元素的绳结饰品,比如带有龙头的挂饰、带有龙鳞的手串等,非常受欢迎,已经卖脱货了。”
在中国古代,绳结用于记事。它以五彩丝线为材料,通过数十种编织技法,编织成各种结式和艺术造型。“结”与“吉”谐音,因此绳结艺术多包含各种美好的祝福。
盖静不仅是绳结艺人,还是抖音、快手等平台博主,她利用线上资源,发布作品和教学视频,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春节的脚步近了,希望大家能利用难得的假期,好好放松,让自己慢下来,尝试通过绳结磨炼心性,让自己更沉稳更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