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
(一)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二)表演艺术;
(三)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
(四)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五)传统手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遗产法》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五)传统体育和游艺;
(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具体的非遗工作当中,我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其中五个门类的名称在2008年有所调整,并沿用至今。即:
民间文学(Folk Literature)
传统音乐(Traditional Music)
传统舞蹈(Traditional Dance)
传统戏剧(Traditional Opera)
曲艺(Chinese QUYI Music)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Traditional Sports,Recreation and Acrobatics)
传统美术(Fine Art)
传统技艺(Traditional Skill)
传统医药(Traditional Medicine)
民俗(Folk-custom)
非遗十大门类介绍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是人民大众口头创作、世代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如:史诗、故事、神话、传说、谚语等,最具代表性的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格萨(斯)尔》《玛纳斯》《江格尔》,还有广泛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亳州的《老子传说》《庄子传说》《蒙城歌谣》《陈抟传说》《柳下惠传说》等等。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 是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过程中,集体创造出来的一种广泛流传于民间和上层社会、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如亳州《隋氏唢呐》、蒙城《锣鼓棚子》等。
传统舞蹈
传统舞蹈 是以人的肢体语言为载体来表达着中华各民族的生存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和民族性格。如朝鲜族农乐舞、藏族锅庄舞、傣族的孔雀舞、维吾尔族刀郎舞等,亳州涡阳《棒鼓舞》《雄风狮子舞》、利辛《赶黑驴》等。
传统戏剧
传统戏剧 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综合性表演艺术。中国的戏曲剧种丰富,历史悠久。如京剧、昆曲、藏戏、川剧、皮影戏、木偶戏、亳州二夹弦、淮北梆子戏等。
曲艺
曲艺 是以口头语言进行“说唱”叙述的表演艺术形式。如苏州评弹、山东琴书、亳州五马琴书、涡阳涡河憨腔等。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健体强身,玩物适情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如少林功夫、太极拳、摔跤、抖空竹、华佗五禽戏、晰扬掌、陈抟老祖心意六合八法拳等。
传统美术
传统美术 是指民间社会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传统造型技艺。如唐卡艺术、剪纸、木雕、年画、刺绣、利辛面塑、涡阳石弓石雕等。
传统技艺
传统技艺 中国人素以心灵手巧著称于世,诸如制瓷器的方法、制茶的方法、织丝绸的方法及种类丰富的饮食文化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劳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提高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手工技艺。我们把这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传统技艺。如千年古井贡酿造工艺、高炉家传统酿造技艺、蒙城卢家笙制作技艺、金不换酒酿造技艺、蒙城陈氏锡包壶制作技艺、涡阳苔干制作技艺等。
传统医药
传统医药 是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在维系人们的生命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包括汉民族的医学药学,还包括藏、蒙、苗、土家、瑶等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药学。如藏医、中药炮制、中医针灸、亳州华佗夹脊穴灸法、承庆堂传统中药制剂、华佗救心丸制作技艺等。
民俗
民俗 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信仰习俗、传统节日、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居住习俗等。如春节、端午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藏族雪顿节、妈祖信俗、亳州庄子祭祀大典、大班会、利辛九曲黄河阵、马氏社火、亳州药市等。